對于乘客辱罵、毆打司機或者搶奪方向盤的行為,如果沒有出現交通事故,就以批評教育為主而不去追究相應的法律責任,就有可能會催生更多的事故
海南省三亞市公安局11月4日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一起危害公共安全案件。通報稱,2018年1月25日,六旬男子張某某在乘坐公交車時,因買票問題與公交車司機發生口角,一氣之下竟然用腳踹司機的手臂,導致公交車失控撞上路邊圍墻。此案經三亞檢察機關提起公訴,三亞市城郊人民法院一審、三亞市中級人民法院終審,這名男子的行為已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11月4日新華網)。
三亞市通報的這起典型案例具有警示意義,再次重申影響公交車安全的行為務必予以嚴懲。最近,重慶萬州公交車墜江事故的真相公布之后,關于擾亂公交車安全駕駛的現象再次引發爭議,尤其是涉及“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定罪量刑問題成為了焦點。乘客辱罵、毆打公交車司機的新聞報道也是時常出現,只是某些行為沒有釀成重大交通事故,通常會被認為是普通的民間糾紛或是輕微的違法行為,即便行為人被追究刑事責任也因為缺乏宣傳,這種行為的法律后果不被公眾知曉。
網上有不少觀點認為公交車司機在被毆打、辱罵之后,甚至會故意制造交通事故造成嚴重后果,這樣肇事的乘客就會被追究刑事責任。其實,這種理解是對這個罪名的誤讀。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在刑法理論上屬于行為犯,也就是說只要乘客著手對公交車司機進行了辱罵、毆打或者搶奪方向盤等威脅駕駛安全的行為,就已經是犯罪既遂,造成的后果只會影響量刑的輕重而不會影響罪名的成立。具體來看,我國刑法規定,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進一步說,對于乘客辱罵、毆打司機或者搶奪方向盤的行為,如果沒有出現交通事故,就以批評教育為主,而不去追究相應的法律責任,就有可能會催生更多的事故甚至悲劇。
為了防止類似的悲劇再次重演,一方面有關部門要加大對“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宣傳解釋力度,讓公交司機明白此罪定罪的標準,可以考慮在公交車顯著位置張貼標語,向乘客釋明故意干擾公交車司機駕駛的法律責任。另一方面,對于正確處置乘客干擾安全駕駛行為的公交車司機,政府應該給予物質性和精神性獎勵,不能簡單地將其視為公交車司機的義務,畢竟這種突發情況非??简炈緳C的心理素質和技術能力。同時,有關方面也要嚴厲處罰那些不負責任甚至故意制造車禍的公交司機,可以永久剝奪其職業資格,并追究其刑事責任,讓公交車司機對安全規則心存敬畏。
此外,相關部門也有必要研究出臺有關司法解釋,進一步明確只要乘客有故意辱罵、毆打或搶奪方向盤等影響安全駕駛的行為,就應該嚴格按照刑法規定追究刑事責任;還應賦予其他乘客及時制止違法乘客的權利,尤其是適當地采取強制方式的行為應被視為正當防衛。(劉 勛)
SNJ3A 01
SNJ6A 01
SNJ5A 01
SNZSA 01
SNJSA 01
SNYCQA 01
SNPJ 01
SNJYA 01
SNJ4A 01
SNJSA 02
SNSKA 01
SNYCQA 02
SNPJ 02
SNSKA 02
SNJ4A 02
SNJYA 02